大众网记者 智锋 青岛报道
青岛靖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靖帆新材”)自2020年12月启动IPO辅导,至今已逾四年,仍在完善内控制度的道路上“蹒跚前行”。日前,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辅导进展报告显示,这家以EL级感光材料为核心产品的企业,其IPO进程仍卡在“内控关”。
市场地位突出,上市之路“卡壳”
靖帆新材成立于2011年,注册资本5189.93万元,是国内少数具备EL级感光材料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、高纯度感光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2024年8月,公司经营范围新增“新材料技术研发、金属材料销售、合成材料销售”等业务,显示出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意图。
在股权结构上来看,根据国泰君安发布的辅导进展报告显示,该公司的内控制度依旧在持续完善中。现由于成华担任法定代表人并实际控制53.27%的股份。公司以生产EL级别感光材料为主,产品领域涵盖精细化学品和高纯度感光材料等前沿科技。总经理刘扬则持有20.31%的股份。
内控短板成“拦路虎”
国泰君安的辅导报告多次提及“公司内控制度仍在持续完善中”,这一情况已成为阻碍上市推进的核心问题。靖帆新材的短板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规范性、关联交易透明度、存货管理精细化等方面。
感光材料行业对生产环境和原材料纯度要求极高,财务处理环节的细节尤为关键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、研发费用的归集是否准确,都是监管重点关注的内容。此前,靖帆新材存在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衔接不畅,部分成本核算数据出现偏差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公司正推动系统升级与流程再造,并尝试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各环节数据的一致性。
业内观察认为,内控建设并非某一环节的单次修正,而是涉及制度、流程与执行的系统工程。对于研发与生产链条较长、数据量庞大的企业而言,如何确保财务口径与业务实际的高度匹配,是长期存在的挑战。从目前情况看,靖帆新材仍处于持续补课阶段,整改进度与效果直接影响其资本市场之路。
上市仍可期,时间成关键
市场分析普遍认为,靖帆新材的技术壁垒和客户资源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,企业的基本面并无明显短板。但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不仅在于技术和市场,还在于合规性和治理能力。当前,内控不足仍是公司跨越上市门槛的主要障碍。部分观点指出,辅导时间持续超过四年,说明问题的复杂程度可能高于外界认知。如果相关整改无法在预期时间内完成,公司将面临辅导期延长的不利局面。
靖帆新材的IPO“长跑”何时冲线,取决于其内控整改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能否跑稳。对于这家身处国产替代风口的企业而言,上市不仅是资本盛宴的入场券,更是检验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“试金石”。时间窗口正在收窄,市场仍在等待一个答案。
付融宝配资,配资世家炒股配资开户,配资点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