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夜水声盖过哭喊,19岁的姑娘抱着一棵树不敢睡,腿疼得直发抖。
她说:爸在水里喊快上树,我回头去拉人,下一秒就找不见了。
五个医生家庭,13个人,带着孩子、烤架、彩色帐篷去乌盖沟露营,原本打算看星星。
结局,却被当地人叫作棺材山的地方吞了没。
怎么会走到这一步?
地点在巴彦淖尔的乌盖沟,地图上看不见什么景点标记。
三面环山,河槽像一条直通下游的滑道,一旦上游来水,速度快得吓人。
展开剩余82%那天队伍开了4辆私家车,都是临河区妇幼保健医院的职工家属,里头有医生,也有刚考完大学的孩子。
白天到达时天还算晴朗,帐篷扎在河槽正中,烤炉点上,小孩拎着汽水在泥地跑,气氛是轻松的。
危险不是没打招呼。
巴彦淖尔气象台提前24小时发布了暴雨预警,指向这片区域。
附近牧民傍晚骑摩托路过,停下就喊:别在河槽里过夜,这地方一下雨就出事,赶紧撤。
周边有车听进去了,立刻走了。
这队人有人回:真来水再跑也来得及。
这一句,成了最刺耳的回声。
至于有没有看到手机里的预警,现场没人能说清,只能说没把它当回事。
(04)
晚上十点多,雨点砸下来。
十五分钟,水位从脚踝蹿到齐腰又到胸口。
帐篷像风筝一样被扯走,车子被顶得发飘,电控门压根打不开。
那位父亲临危喊快上树,姑娘转身去拉人,回头时已经乱成一片。
她被石头撞断腿,抱住树枝,整夜泡在冰水里。
救援队第二天找到她时,人还挂在那棵树上。
现场通报提到,已发现10名遇难者,2人失联,后续进展有待官方确认。
救援画面里,车壳被拧成一团,后备箱里塞着没烤的肉串,泥里散着书包和小孩的玩具,那些物件一下子成了最扎心的证据。
天有不测没错,可这场悲剧并不只看天。
整件事错过三次机会:出发前不核对预警,营地不选高地,还顶着当地人的劝告。
医生是救人的行当,专业也许没问题,但到了野外,判断靠的是对风险的敏感度。
不少网友留言:学历不防水,知识不等于判断力。
这话挺重,却戳穿了侥幸心理的壳。
把河床当草坪,把预警当背景音,真出事时连呼救都被水声吞了。
这几天,临河区妇幼保健医院为遇难者送别,整座城市都在哀悼。
很多人问责:谁来为这场灭门式山洪担责?
现场是否设有明显提示?
有没有更早的拦阻措施?
目前公开渠道并未给出更细的定责说明,更多答案还得等权威部门后续通报。
情绪在前,但话要放稳,这点得守住。
讨论区里声音很杂:有人叹自信过度,有人批户外风潮的盲目跟风,还有人复盘自己的露营清单。
几条共识倒是很实在。
出门看预警,不嫌麻烦;营地离河道远一点,宁肯走几步;当地人劝你撤,就撤,别逞强;真碰上险情,先保命,再管面子。
救援队一遍遍搜寻的画面,替我们把这几条刻得足够深。
写到这,脑子里老是闪回那条被洪水刮亮的河槽。
那姑娘说:要是大人们肯听一句劝,也许现在还围着烤羊腿说笑。
可惜没如果。
你怎么看这场遇难?
天灾、人为,哪个更重?
你身上有没有一条能救命的户外规矩,愿不愿意在评论里补充一条,让更多人看到?
发布于:广东省付融宝配资,配资世家炒股配资开户,配资点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