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胡炜(新京报传媒研究院)
近日,全国各地高温持续不断,央视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,其中主持人朱广权的一段幽默播报,全网刷屏,引发热议。
01
“权式”天气脱口秀
在大众以往的认知里,天气预报似乎总是和“枯燥”二字挂钩:端庄严肃的主播,在气象云图前,用标准而又平淡的语调,依次播报着各个城市的天气状况、温度、风力、风向……
然而,在此次高温天气的播报中,朱广权通过一段让人拍案叫绝的押韵段子,将严肃的天气信息转化为幽默化、生活化的语言,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,将高温天气的酷热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观众在欢笑中深刻感受到了高温的威力。
其实,这已经不是朱广权第一次在天气预报中展示他独具匠心的语言艺术,之前他已经多次将传统的天气预报转化为充满创意的“天气脱口秀”,创造了众多“出圈”段子。
朱广权的“烫嘴”段子,出现在他用四大名著主题曲花式播报天气中。
在蛇年,朱广权用一套“新闻贯口”播报大风寒潮预警。
当寒潮来袭时,朱广权花式播报,喊大家记得添衣保暖,展示他的“权式”关心。
02
何以破圈
朱广权的“天气脱口秀”,打破了传统天气预报模式,将枯燥的天气信息转化为有趣的语言表演,成功实现“破圈”,为气象信息传播创新提供了示范。
朱广权的创新,不是简单的将气象信息转化为娱乐段子,而是在严谨科学信息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。他将多种语言艺术手法融入专业播报中,构建出独特的表达体系。
朱广权的天气段子具有鲜明的韵律特征,大量使用对仗押韵句式,如“出门齐刘海,回家条形码”,“劝君穿着秋裤走,寒潮来袭不会抖”等。这种表达既保留了口语化特质,又蕴含说唱音乐般的韵律感和节奏感,被网友戏称为“央视rapper”。这种韵律化表达不仅便于记忆,也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,使气象信息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的文字互动。
这些天气段子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共鸣,还源于朱广权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精准捕捉,以及形象化再创造。他将天气特征与民众的生活体验巧妙结合,创造出既幽默又富有洞察力的表达,让气象信息从抽象数据变成了可感可知的生活画面。如用“热得我都有点膨胀”形容高温下的身体感受,巧妙借用物理学的热胀冷缩原理,又贴合日常体验,这比单纯播报温度数值更具感染力。
这种创新播报方式既保留了新闻的专业性内核,又注入了情感温度,让观众欢笑之余,也对天气预报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。
03
天气播报新探索
近年来,天气预报在悄然发生着改变,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也不再满足于固有的播报模式,开始尝试气象信息传播的创新探索,在传播主体、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变革,找到了自己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剧场式天气播报
深圳气象局大胆迈出了创新的步伐,推出“小剧场+天气预报”新模式,多期视频播放量超百万。
深圳气象局将天气预报播报演绎成别出心裁的情景剧,气象主播不再是刻板的播报机器,而是化身为一个个生动的角色,将气象预报内容融入到妙趣横生的对话和诙谐幽默的台词中。
与传统的天气预报相比,充满创意的天气预报小剧场,通过精彩的短剧表演,让观众在欢笑中了解天气情况。观众们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,而是被剧情吸引,主动地去关注天气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,既满足了观众对娱乐的需求,又提供了实用信息,一举两得。
技术赋能播报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技术的力量也为天气预报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当“摩羯”来袭时,央视在一条关于台风天如何防范避险的视频中运用“虚幻引擎+XR+虚拟演播室”技术,打造出了逼真的天气场景,让狂风骤雨的街道、积水成河的马路、骤然飞起的雨伞、轰然倒地的树木……都仿佛触手可及,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天气预报体验。观众们通过屏幕,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到恶劣天气的威力,这种沉浸式的体验,让天气预报变得像科幻大片一样扣人心弦。
这种技术赋能的天气预报形式,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观看兴趣,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,提前做好防范措施,增强了天气预报的实用性和科普性。
以上这些花式天气播报的成功实践,揭示了在信息爆炸时代,创新传播的可行路径:专业知识的传播不仅需要准确性,更需要情感共鸣和传播巧思。
天气预报的创新之路还很漫长,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。相信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中,天气预报将以更加丰富多样、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,继续在信息洪流中保持高流量,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加精彩的天气预报吧!
校对 | 李立军
付融宝配资,配资世家炒股配资开户,配资点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